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渐进法的运用教育论文(合集17篇)

zsla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zsla”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渐进法的运用教育论文(共1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渐进法的运用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渐进法的运用教育论文

摘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努力探索出一套“六字渐进法”的教学方法,经过尝试,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六字渐进法

语文教学是非常有趣且颇具艺术欣赏感染力的一项工作,教者应该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应该学得兴趣盎然。可是在考试选优这根指挥棒下,受诸多功利因素的影响,不但教师教语文感到索然无味,学生学语文也感到荆棘丛生。如何找到一条出路,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我们语文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努力探索出一套“六字渐进法”的教学方法,经过尝试,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六字渐进法”重点抓住6个字:悟——省——探——钻——合——延,以加强语知记忆能力、语段阅读能力、写作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既能应对考试,又能提高语文能力的双重效果。

1“悟”是建立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的感悟

…… 此处隐藏29875字 ……

1.有效利用教材中的典型素材

教师对于学生情感态度的教育需要从多个角度展开,不仅要从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分析,更需要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自新课改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到教学实际中,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氛围,不仅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更要“走进”学生的心中,打开学生情感世界的大门,帮助学生开启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每篇文章都富含着不同的人文精神特点,通过其中的感恩精神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从而懂得什么是感恩,懂得如何感恩。例如,在教授《献给母亲的歌》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实现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准备工作,在课外书或网上收集与“母亲”有关的好词好句,将学生划分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表达自己对好词好句的看法和感受。

以充分的课前准备为基础,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妈妈的吻》这首歌曲,并且在边上附图,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感官中更加直接地感受母爱,从而引起共鸣,不仅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对“母爱”这个词汇的理解,更能够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例如,在学习《背影》这篇散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文章中对“父爱”的描写开展感恩教育,首先教师先让学生通读整篇文章,在课本中标注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而后教师再与学生展开交流,分析作者看到父亲背影是如何描述的语句,通过对人物外貌和动作的描写,深刻地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深沉的关怀,传达出父亲对儿子的爱。通过这篇文章的描写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从而引起共鸣,产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2.感恩教育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感恩教育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却无法更加直接地表达出学生自身的感恩之情,难以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可以将语文教材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开展阅读写作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一篇文章获取自己的感受,而后将自身萌发的情感融入写作中,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因此要想实行感恩教育,是离不开写作的,通过对自身思想的参照和反思,写出富含情感的文字。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不断地推荐优质的文章,带领学生阅读和思考,将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表达出来,并通过写作形式记录下来,从而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还能够促进学生对感恩的理解更加深刻,激发感恩意识。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应用策略,不仅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更能帮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初中学生处于思想形成的时期,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将其作为教育责任,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章,带领学生领悟文章中的情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加深对情感的认识,达到树立感恩意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博.点亮感恩心灯,收获美好未来:谈学生的感恩教育[J].华夏教师,2015(8).

[2]刘成芳.中学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